四月中旬的青島,乍暖還寒。2023年青島馬拉松在周末鳴槍起跑,一路可以看到美麗的海濱、奧帆中心、海信廣場、上合組織國際會議中心等,充分展示了這座北方明珠城市,作為制造業強市和沿海旅游、會展服務業強市的光環。
作為北方經濟總量第三城的青島,近兩年重新發力振興實體經濟,提出制造強市口號,2022年經濟總量和天津的差距進一步縮小。
近日,地方一季度經濟數據陸續發布,青島市一季度GDP為3503.87億元,同比增長4.8%,略高于全國、全省水平。其中,第二產業增加值1110.77億元,增長4.1%;第三產業增加值2357.86億元,增長5.1%。
近日發布的《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指數報告(2021)》指出,近十年來,南北地區差距擴大呈加劇趨勢,制造業“空心化”和中心城市實力下降。在區域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,青島不僅僅是山東省的“強龍頭”,青島的拼經濟和實體經濟振興的舉措,在北方城市中也具有帶動作用。
工業提速方能擺脫“追兵”
一季度,青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.8%,比1-2月份加快3.4個百分點,高出全國平均水平。其中,3月當月增長9.7%,工業增長回暖態勢明顯。
被山東省定位為“強龍頭”的青島,2022年以來正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,全市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.8%,高于全國和山東省0.8和0.9個百分點;2023年以來,青島把穩住工業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2023年2月份青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消息稱,青島全市上下形成了爭分奪秒抓工業,全力以赴拼經濟的濃厚氛圍。
不過,從山東全省的數據來看,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.9%。在“強省會”戰略驅動下,濟南在2020年邁入萬億GDP城市,2023年一季度濟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2%;正在突圍萬億GDP的煙臺,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.1%。單從2023年一季度工業增長情況來看,濟南和煙臺均高出青島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.8%的增速。
從全國范圍內看,對比和青島經濟總量接近的寧波、天津和長沙過去十余年的經濟數據,這四座萬億GDP城市的經濟總量排名的起伏,和工業發展速度密切相關。2007年天津第二產業增加值領先,青島僅次于天津。2010年以來青島第二產業發展速度明顯低于長沙和寧波,并逐漸被寧波和長沙超過。從2023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,寧波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天津,長沙的經濟總量也逼近青島。
(圖:天津、寧波、青島和長沙近年來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趨勢。數據來源:國家統計局官網。)
對于青島來說,在山東省內有濟南和煙臺奮起直追,在全國范圍內,近年發展迅速的長沙和無錫也在追趕,青島如果工業不能提速發展,未來幾年經濟總量可能會被長沙或者無錫超越。
尋找新“五朵金花”
青島是中國傳統制造業強市,有海爾、海信、青啤、雙星、澳柯瑪全國知名的制造業品牌,被稱為青島產業發展的“五朵金花”。近年來,青島傳統制造業企業正在原有優勢市場地位基礎上加速轉型,同時青島也在加速補齊新的先進制造業板塊,包括集成電路、新型顯示屏、生物醫藥、汽車產業等。
2022年,青島境內上市公司達到65家,有11家公司的營收業績進入“百億俱樂部”,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家。其中,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包括海爾智家、海信視像、青島啤酒、賽輪輪胎、青島港等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4月中旬在青島走訪了海信視像、賽輪輪胎等具有代表性的制造業企業,2023年一季度在國內外內需市場疲軟的情況下,青島的頭部制造業企業靈活應對市場環境,通過技術創新、業務轉型和海內外市場開拓,有效應對了市場周期變化。
海信視像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,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4.83億元,同比增長12.75%;歸母凈利潤6.21億元,同比增長107.9%;公司經營質量持續提升,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8.78億元,遠高于當期凈利潤,同比增幅達到50.46%。業績主要得益于海信視像公司全場景顯示戰略布局升級,高端化、全球化加速推進。在4月10日舉行的全場景顯示戰略暨春季新品發布會上,海信視像表示,將聚焦家庭、商用、車載3大場景,為全球用戶提供一流的多場景系統顯示解決方案。
青島啤酒一季度營收和盈利均創下歷年新高,營收同比增長達到兩位數,單季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。青島啤酒2022年財報提到,去年原漿生啤、青島白啤等新特產品及青島經典等產品快速增長,鞏固提升了青島啤酒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優勢;在市場策略方面,青島啤酒去年以“體育營銷+音樂營銷+體驗營銷”為主線推出了一系列產品,同時繼續拓展線下消費體驗,“TSINGTAO1903青島啤酒吧” 已覆蓋全國62座城市。
在賽輪輪胎工廠車間,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,賽輪輪胎已加強對原有輪胎制造工藝、生產流程、生產線智能化升級改造,率先在內資輪胎企業中建立起覆蓋全工序的信息化管理系統,實現輪胎行業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示范。財報數據顯示,2023年一季度,賽輪輪胎實現營收53.71億元、歸母凈利潤3.55億元,分別同比增長10.44%、10.32%。
對于青島來說,實體立市和制造強市的重要性,近幾年被重新提出來,青島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中設定了“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%”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。2019年,青島啟動新一代“青島金花”培育行動,每年遴選一批規模大、創新能力強、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,雖然目前還沒有出現像舊“五朵金花”那樣全國知名的制造業企業,但當地對此滿抱希望。
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、教授程國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,振興實體經濟,主要是振興制造業,這是近年來青島經濟活力增加的重要原因。
程國有認為,過去一個時間段,青島的傳統制造業增長乏力,高速增長的先進制造業還沒發展起來,這也是整個山東面臨的新舊動能轉換陣痛期,而南方的寧波、無錫、長沙等城市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更快。近幾年,青島在高增長的先進制造業方面有一定成績,比較典型的有青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,雖然近年也面臨著訂單需求不足的挑戰。另外,青島近幾年還補齊了部分產業板塊,包括集成電路、顯示屏、生物醫藥、汽車產業。
程國有表示,過去十幾年汽車進入千家萬戶,廣州、重慶、武漢等城市都有汽車產業,抓住了這一波產業發展紅利,因此青島補齊做強汽車制造產業鏈十分重要。2022年底,青島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出臺,對整車生產企業生產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最高獎勵5000萬元。
青島拼經濟仍需補短板
單從2023年一季度數據來看,青島的成績在萬億GDP城市增速居中等水平,其中工業提速明顯,社零消費提升空間較大。
一季度,青島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4.9億元,同比增長4.2%,低于全國5.8%的社零消費增速,但相對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滑1.4%來說,一季度消費市場回暖加速。按消費類型分,商品零售1176.2億元,增長3.8%;餐飲收入128.7億元,增長8.1%。限額以上單位中,新能源汽車、體育娛樂用品類、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等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7.2%、14.5%、13.7%。
青島在北方有明顯的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優勢,服務業相對發達,旅游資源豐富。另外,青島作為副省級城市,科教資源較無錫、蘇州等普通地級市有明顯優勢,本地培養大學生人才多,城市對年輕人也有吸引力,連續3年獲評“中國最佳引才城市”。
當前,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、老齡化、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,在人口發展新形勢下,青島依舊是北方常住人口增長較快的城市。2021年和2022年,青島常住人口分別增長15.1萬、8.54萬,位居全國前十、北方前三、非省會城市之首。截至2020年11月1日,青島市常住人口為1007.17萬人,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135.66萬人,10年來年均增加13.57萬人。
關于一季度青島社零消費增速慢于全國水平,程國有認為,單就數據來看,青島人均收入增長緩慢,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33元,同比增長4.2%,低于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.6%的增速,居民收入增長需要能提供高薪資的高附加值產業作為支撐,比如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等。另外,一季度沿海的北方城市氣候偏冷,在吸引外地人旅游消費方面,不如氣候更適宜的南方城市。隨著二季度山東多個城市的旅游營銷出圈,青島的社零消費增長也會有樂觀變化。
稷量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徐蘇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寧波、無錫和長沙的工業在過去十幾年快速發展,主要原因是民營經濟發達,民間投資相對活躍,民營先進制造業發展較快,在城市營商環境和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方面,有青島等北方城市值得學習的地方。
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,青島資源稟賦優越,在山東省內享有優越的“強龍頭”城市地位。2022年,青島經濟總量14920.75億元,穩居山東省之首,位居北方第三,且與天津之間的差距縮小到十余年來最低。在整個北方城市中,經濟總量僅次于北京和天津,但和南方經濟強市相比,整體工業、消費和民間投資活力都還待進一步提升,一些短板仍需補上。
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
責任編輯:李冬明
請輸入驗證碼